重大医疗过失的认定是怎样的?
录入编辑:大象康法 | 发布时间:2025-03-18|浏览量:13|来源:本站
重大医疗过失的认定是怎样的
一、重大医疗过失的认定是怎样的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有三类:(1)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2)导致了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3)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二、重大医疗过失如何处理
首先,对于医患纠纷的协商解决方式,其中医方需要在协商解决之后的七个自然日内履行相关的报告义务;
若涉及到相关鉴定,则双方应当共同委托进行鉴定。
关于鉴定费用的支付事宜,也将根据双方的协商预先支付和分担。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卫生行政部门并不具有主动介入处理的职责。
此外,虽然当事人具备相应权利提出处理申请,但申请后应依据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程序进行操作。
若当事人提出申请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当决定受理后方可展开后续工作,如判定或移送鉴定等。
而鉴定费用将由申请人预先缴纳,若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这笔费用应由申请人自行负担。
在处理程序中,我们应当遵循“诉讼优先”的原则,具体来说,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如果诉讼中能够妥善解决问题,那么卫生行政部门便不会对此进行干涉或终止处理。
然而,对于责令医方采取救治措施以及对违反报告义务行为进行处分等专属的行政权限,仍将依法行使。
“诉讼优先”原则已经明确规定适用于当事人申请处理争议的特定情形之中。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有三类:(1)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2)导致了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3)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
一般鉴定费多少钱啊?深入探讨费···
-
一级医疗事故的定义
-
癌症误诊的医疗纠纷案例
-
医疗损害鉴定是依据病历出结果吗···
-
助力您走出困境——工伤求助热线···
-
1—10级伤残赔偿标准金额详解:保···
-
医疗纠纷包括哪些?
-
劳动法律咨询免费,保障您的权益···
-
什么病会误诊为胰腺癌?了解误诊···
-
医疗漏诊引发的纠纷及赔偿金额分···
-
第十级伤残鉴定标准详解:关爱您···
-
医生最怕的三个投诉:如何避免成···
-
术后第二天脑梗塞,医疗纠纷背后···
-
子宫切除赔偿20万多吗
-
上呼吸道感染医疗纠纷赔偿:患者···
-
医疗事故致人死亡赔偿标准
-
医院拒绝提供病历可以起诉吗?
-
医疗纠纷:走出误解与困境的正确···
-
75岁以上医疗事故赔偿
-
医院做手术没有做好算不算医疗事···
-
人损官司还有责任划分说法吗
-
2020医疗事故死亡赔偿标准:如何···
-
医疗事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比例···
-
医疗纠纷门诊无病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