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纠纷应该怎么进行调解?
录入编辑:大象康法 | 发布时间:2024-09-03|浏览量:67|来源:本站
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发生的不和谐事件,常常导致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等方面产生质疑,也会对医疗机构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调解医疗纠纷对于维护医疗秩序、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患和谐非常重要。
一、调解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
在中国,调解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其中,《侵权责任法》规定了患者因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受到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合同法》规定了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医疗纠纷的诉讼程序和法院调解的相关规定。
二、调解医疗纠纷的程序
1. 协商
协商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最早阶段,一般情况下,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协商请求。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请求后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并在协商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核实患者身份、了解纠纷原因、收集相关资料等。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当尊重对方意见,充分沟通,并尽可能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双方无法在协商阶段解决纠纷,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调解。
2. 调解
调解是指由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协助双方协商解决纠纷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调解请求,医疗机构也可以主动邀请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进行调解。调解机构可以是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仲裁机构等。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并积极配合调解工作。如果双方在调解过程中达成一致意见,应当签订调解协议书,并按照协议书履行。
3. 诉讼
如果双方在协商和调解阶段均无法解决纠纷,患者或其家属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应当积极提供证据,并按照法院程序进行辩论。如果法院最终作出判决,双方应当遵从判决结果,按照判决履行。
三、调解医疗纠纷的方法
1. 沟通协调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和家属的反馈信息,快速反应,有效处理患者及家属的诉求,以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及时解决医疗纠纷。
2. 积极应诉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应诉机制,及时对患者的诉求进行调查核实,积极提供相关的诊疗资料,参加调解、诉讼活动,以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 完善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患者投诉管理制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患者就诊评价制度等,及时发现患者的不满,以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及时解决医疗纠纷。
更多和”医疗机构“相关的文章
-
输液后死亡是医疗事故罪——如何···
-
37岁医疗事故死亡赔偿标准表:你···
-
医院抱错孩子最高赔偿多少?一文···
-
医疗损害鉴定不满意可以重鉴定吗···
-
术后出现脑血栓是医疗事故吗
-
选择专业的尸检第三方鉴定机构,···
-
不构成医疗事故的赔偿
-
出车祸保险赔偿需要多久出来?全···
-
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
-
医疗事故胎儿死亡赔偿标准
-
医疗过错赔偿标准40%责任:如何保···
-
2024年赔偿标准一览表:非工伤死···
-
女方切除输卵管赔偿案例
-
医疗责任纠纷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
穷人没钱请律师怎么办?如何才能···
-
医疗事故责任的认定:保障患者权···
-
73岁植物人赔偿案例
-
验血错误属于医疗事故吗
-
医生抢救不及时是否承担责任
-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谁交?
-
120判断死亡不拉医院
-
律师费用一般怎么收费?了解律师···
-
车祸出人命如何赔偿?深入剖析赔···
-
医疗纠纷 病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