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有哪些?
录入编辑:大象康法 | 发布时间:2025-03-13|浏览量:35|来源:本站
医疗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有哪些
1.与医疗事故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务院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
2.一旦出现医疗纠纷问题时,患者及其亲属享有权利在事故或事件给他们带来的不良后果发生后的一年内提出进行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需求。若患者不幸离世,其家属应在患者离开人世之后或者收到尸检报告单之日起的15天内提出对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要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尸体解剖的申请应该在患者逝世之后的48小时内提交,并且应经由患者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具备病理解剖资质的机构进行处理。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主体】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二、医疗纠纷司法解释有哪些
医患纠纷事件发生之后,若导致受害者产生了物质上的损失,相关责任人需担负起相应的民事赔偿义务,具体的赔偿比例则根据我国现行《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及相关法规进行明确。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在这部分我们需要重点探讨以下几点:
(1)医疗从业人员的过失行为,这种情况下作为病人应当向所属医院进行索赔;
(2)医院面对此类案件时有三项合法的免赔理由(即患者未能积极配合治疗、医生已竭力实施抢救措施、以及在当前医疗专业技术水平范围之内难以避免的事项)。
接着,我们需要了解到另外一项重要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此部法律文件从其第十七条至最后的相关法条均针对医疗纠纷作出了详细的陈述和规定。其中提到的法条将指导我们在遭遇医疗纠纷时,如何理智地提出索赔,以及可以索赔的各类费用范畴。最后特别强调两点:第一,我国还存在着另一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然而基于立法上的原因,这部条例对于医疗事故的赔偿执行效果远不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故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尽量避免援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备不时之需;第二,医疗事故遵循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涉及医疗事故纠纷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法典及法规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等。在医疗事故发生后,患者或者其近亲可以享有在第一时间内提出医疗事故鉴定请求的权力,倘若患者遭遇不幸离世,则亲属必须在丧葬后的第十五个自然日内提交相应的申请。此外,对于尸体解剖申请,也需要在死亡48小时之内送达至各指定的负责机构进行审核和批准。
-
40岁医疗事故死亡赔多少?如何正···
-
2020年医疗事故:为何我们需要关···
-
漏诊医院承担多少责任?深入解析···
-
植物人全责300万够赔么
-
医生误诊索赔指南:一般情况下你···
-
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有什么区别?···
-
医疗纠纷怎么跟医院谈——教你有···
-
打针死人一般赔多少钱?了解赔偿···
-
60岁以上患者因医疗事故
-
如何争取护理费120元赔偿标准?详···
-
医学会鉴定伤残等级:您了解的越···
-
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处理的区别:···
-
医疗纠纷经典案例:揭秘医患矛盾···
-
病历证明有法律效应吗?
-
医疗事故新生儿死亡赔偿标准最新
-
被误诊为胰腺癌的多吗?如何识别···
-
65周岁以上老人医疗事故赔偿
-
医疗损害鉴定要花多少钱?
-
医疗事故导致新生儿死亡赔偿标准
-
医疗纠纷 病历封存
-
医疗纠纷赔偿标准10万
-
医疗纠纷律师费用收取标准:如何···
-
2025年五级伤残赔偿标准全面解析···
-
深入了解2019医疗事故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