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疗纠纷 >> 法律课堂 >> 干货知识

人身损害赔偿鉴定方式选择指南

录入编辑:大象康法 | 发布时间:2025-06-29|浏览量:6|来源:本站
一、 两种主要的鉴定类型及其核心区别司法鉴定(伤残等级鉴定、因果关系鉴定等)当事人单方委托(需注意对方可能提出异议要求重新鉴定)双方共同委托最常见、最推荐: 由法院、公安机关、仲裁机构等办案机关委托(公信力最高,异议风险最···
人身损害赔偿鉴定方式选择指南


一、 两种主要的鉴定类型及其核心区别

  1. 司法鉴定(伤残等级鉴定、因果关系鉴定等)

    • 当事人单方委托(需注意对方可能提出异议要求重新鉴定)

    • 双方共同委托

    • 最常见、最推荐: 由法院、公安机关、仲裁机构等办案机关委托(公信力最高,异议风险最低)。

    • 评定伤残等级(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等标准)

    • 确定损伤与事故/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参与度

    • 评定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三期”)

    • 后续治疗费评估

    • 护理依赖程度评定

    • 医疗费合理性审查(有时)

    • 交通事故

    • 工伤事故(劳动能力鉴定有其特殊体系,但原理相似,常参照司法鉴定标准)

    • 故意伤害(刑事附带民事或民事诉讼)

    • 意外事故(如公共场所摔伤、产品缺陷致伤等)

    • 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

    • 一般侵权纠纷

    • 适用范围最广: 适用于除医疗事故以外的各类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 鉴定目的:

    • 鉴定机构: 由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公告的司法鉴定机构(如XX司法鉴定中心)。

    • 委托主体:

    • 鉴定标准: 主要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目前最常用)、《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等。

  2.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 医疗损害鉴定

    • 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时)。

    • 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学会(较少见)。

    • 最常见、最推荐: 由法院委托(公信力最高)。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由各级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省级医学会)。

    • 医疗损害鉴定: 可以由医学会组织(医疗损害责任技术鉴定),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需具备法医临床和法医病理等资质)。具体选择由委托方(如法院)决定或双方协商。

    • 判定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及事故等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 判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原因力大小(参与度)(医疗损害鉴定)。现在更侧重于医疗损害鉴定。

    • 不评定伤残等级(但鉴定结论是后续进行伤残等级司法鉴定的重要基础)。

    • 适用范围: 专门针对医疗纠纷,即患者认为在诊疗活动中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

    • 鉴定目的:

    • 鉴定机构:

    • 委托主体:

    • 鉴定标准: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相关规定、临床诊疗规范等。

二、 如何选择鉴定方式?关键决策因素

  1. 案件性质/损害原因:这是最根本的区分点!

    • 必须先进行或主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

    • 目的是判断医院有没有错、错在哪里、这个错和损害后果有多大关系。

    • 只有在确认了医疗过错及其因果关系后, 如果患者确实存在符合标准的身体功能障碍,才需要另行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伤残等级评定(用于计算残疾赔偿金等)。医疗损害鉴定本身通常不直接定残。

    • 必须选择司法鉴定(伤残等级鉴定等)。

    • 目的是评定伤者最终的身体功能障碍程度(伤残等级)、确定赔偿计算基数。

    • 如果是交通事故、打架斗殴、摔伤、工伤(除职业病诊断争议)、产品伤害等非医疗行为引起的损害:

    • 如果是就医过程中(诊断、治疗、护理等)认为受到损害:

  2. 鉴定目的:

    • 需要知道伤残几级? -> 选择司法鉴定。

    • 需要知道医院有没有责任、责任多大? (医疗纠纷) -> 选择医疗损害鉴定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 需要确定误工、护理、营养的时间? -> 选择司法鉴定(“三期”鉴定)。

    • 需要确定后续治疗费? -> 可选择司法鉴定(常与伤残鉴定一同进行)。

  3. 案件处理阶段与委托主体:

    • 非医疗纠纷:可以单方或共同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做伤残等级鉴定等,作为谈判依据(注意对方可能不认可并要求重新鉴定)。

    • 医疗纠纷:诉前共同委托医学会做医疗损害鉴定难度较大,通常需进入诉讼程序后由法院委托更可行和权威。

    • 诉讼/仲裁中: 通常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案件性质(是医疗纠纷还是其他侵权)直接指定或摇号选择相应的鉴定机构(司法鉴定机构或医学会)。

    • 诉前/协商阶段:

三、 重要注意事项与建议

  1. 时机很重要:

    • 司法鉴定(伤残等级): 原则上需在治疗终结、病情稳定后进行。过早鉴定可能遗漏后遗症,导致等级偏低。常见时机为出院后3-6个月或按医生建议。

    • “三期”鉴定: 可在治疗终结时进行。

    • 医疗损害鉴定: 一般在患者出院或明确损害后果后,病历资料完整即可启动。

    • 后续治疗费鉴定: 需在后续治疗方案基本明确后进行。

  2. 材料准备充分: 无论是哪种鉴定,完整、真实的病历资料(门诊、住院、影像学片子及报告等) 是鉴定的基础。务必整理齐全。

  3. 选择有资质且信誉良好的机构:

    • 司法鉴定机构:查询当地司法局官网公布的鉴定机构名册。

    • 医学会:具有法定的医疗事故/损害鉴定资质。

    • 可咨询专业律师了解业内口碑。

  4. 理解鉴定结论的性质:

    • 鉴定结论是证据,不是判决。对方可以提出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有法定理由限制)。

    • 法院委托的鉴定公信力最高,被推翻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5. 专业律师协助至关重要:

    • 律师能准确判断案件性质,选择正确的鉴定类型和路径。

    • 协助准备、提交完整有效的鉴定材料。

    • 指导选择鉴定机构。

    • 帮助理解复杂的鉴定报告,并在对方提出异议或重新鉴定申请时进行有效抗辩。

    • 将鉴定结论与法律赔偿项目(如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精准对接计算。

核心口诀:

  • 非医疗纠纷(如车祸、被打、摔伤) -> 找司法鉴定(评残等)。

  • 医疗纠纷(怀疑医院治坏了) -> 先找医疗损害鉴定(定责定因),如果确实有伤残后果,再找司法鉴定(评残)。

强烈建议: 在进行任何鉴定前,尤其是涉及赔偿金额较大的情况,务必咨询专业的、擅长人身损害赔偿(或医疗纠纷)的律师。律师能为您量身定制最佳的鉴定策略,避免走弯路,最大程度维护您的合法权益。鉴定一旦做出,更改或推翻往往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成本。

希望这份指南能为您在维权的道路上点亮一盏明灯。当您或亲友面临人身损害时,保持冷静、收集证据、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是关键。每一次公正的鉴定都是对伤痛的丈量,也是对责任的界定。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交流。

在线免费咨询:在线免费咨询
投诉/举报声明:以上内容由大象康法结合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标签:
上一篇:强制医疗的案件可以案件公开吗?
下一篇:强制医疗案能抗诉吗?
热门服务和内容
医疗纠纷咨询
  • 医疗纠纷

    官方微信

  • 案情咨询
  • 医疗纠纷

    官方公众号

  • 案例咨询
  • 医疗纠纷

    百家号

  • 特别声明:部分新闻资讯来源于网络,如果对您造成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24 大象康法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006599-2号 XML地图 医疗纠纷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366号
    医疗纠纷律师
    电话咨询:18987862356
    医疗纠纷律师
    在线客服咨询
    医疗纠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