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纠纷应该怎么进行调解?
录入编辑:大象康法 | 发布时间:2024-09-03|浏览量:72|来源:本站
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发生的不和谐事件,常常导致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等方面产生质疑,也会对医疗机构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调解医疗纠纷对于维护医疗秩序、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患和谐非常重要。
一、调解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
在中国,调解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其中,《侵权责任法》规定了患者因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受到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合同法》规定了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医疗纠纷的诉讼程序和法院调解的相关规定。
二、调解医疗纠纷的程序
1. 协商
协商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最早阶段,一般情况下,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协商请求。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请求后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并在协商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核实患者身份、了解纠纷原因、收集相关资料等。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当尊重对方意见,充分沟通,并尽可能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双方无法在协商阶段解决纠纷,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调解。
2. 调解
调解是指由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协助双方协商解决纠纷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调解请求,医疗机构也可以主动邀请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进行调解。调解机构可以是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仲裁机构等。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并积极配合调解工作。如果双方在调解过程中达成一致意见,应当签订调解协议书,并按照协议书履行。
3. 诉讼
如果双方在协商和调解阶段均无法解决纠纷,患者或其家属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应当积极提供证据,并按照法院程序进行辩论。如果法院最终作出判决,双方应当遵从判决结果,按照判决履行。
三、调解医疗纠纷的方法
1. 沟通协调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和家属的反馈信息,快速反应,有效处理患者及家属的诉求,以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及时解决医疗纠纷。
2. 积极应诉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应诉机制,及时对患者的诉求进行调查核实,积极提供相关的诊疗资料,参加调解、诉讼活动,以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 完善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患者投诉管理制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患者就诊评价制度等,及时发现患者的不满,以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及时解决医疗纠纷。
更多和”医疗机构“相关的文章
-
大医院打官司最怕三个律师
-
债务纠纷律师:专业助您解决债务···
-
医疗事故死亡赔偿给谁:为逝者争···
-
患者如何保障自己的权利?
-
工伤赔偿12万给律师多少钱
-
关于医疗纠纷的防范正确的是什么
-
医疗纠纷索赔100招——为你解开医···
-
80岁以上死亡赔偿金:如何保障老···
-
2019年医疗过错最新赔偿标准表格···
-
医疗事故和一般差错
-
胎膜早破生育险报销多少
-
医生打错针怎么赔偿
-
出生缺氧脑瘫:给孩子一个崭新的···
-
医学会鉴定流程详解:您不可不知···
-
完美封存病历流程:让您医疗记录···
-
胎膜早破阳性会误诊吗?了解早期···
-
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的区别及典型···
-
专打医疗事故纠纷的律师,专业为···
-
医院误诊该如何追究?保护患者权···
-
医疗事故植物人赔了200万
-
2024年护理费赔偿标准最新解析:···
-
医疗纠纷赔偿标准是多少
-
医疗纠纷解析:专业律师带您了解···
-
如何选择一位专业的纠纷案件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