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医疗事故应该怎么办?
录入编辑:大象康法 | 发布时间:2025-03-12|浏览量:12|来源:本站
发生了医疗事故应该怎么办
一、发生了医疗事故应该怎么办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6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检查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及启封。其次,医疗事件发生后,由医疗单位和患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应规定,协商处理,能够协商一致的,可以协商结案。再次,医患双方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申请的时间应当在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侵害之日起1年之内。最后,如果卫生行政部门不受理,或者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六条
二、发生了医疗事故怎么处理
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其通常的处理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负责管控和监测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部门应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事故的实际情况汇报给医疗机构中的最高领导层,同时也需及时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解释。
其次,作为医疗从业者,医疗机构应该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情况。
最后,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他们还可以共同委托专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对事故进行独立公正的评估。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
医疗事故争议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者判决书。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立即对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封存,以确保这些重要证据得以妥善保存;其次,在医疗事件发生之后,医疗机构与患者应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进行协商处理,若能达成共识,则可通过协商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如果医患双方无法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则可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请求,寻求其介入处理。
-
医疗事故的分级及其标准:揭开误···
-
手术没切干净医生有责任吗
-
最新医疗事故罪的立案标准与司法···
-
医院职工死亡赔偿标准:关爱员工···
-
医疗事故产妇大出血赔偿金额究竟···
-
医疗事故鉴定责任划分:如何保障···
-
手术不成功医院赔偿吗?法律解读···
-
误诊大概能赔多少钱?了解误诊赔···
-
医疗纠纷个人赔付比例标准——了···
-
术后出血死亡责任
-
员工猝死单位赔偿300万,背后的法···
-
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
医疗纠纷科室和医生赔偿比例详解···
-
和医院谈判最有效十句,助你赢得···
-
一般医疗过错赔偿标准图解析——···
-
医疗纠纷病历
-
2024年医疗事故死亡赔偿标准是多···
-
医生有过错该怎么赔偿?法律解答···
-
术后伤口发炎化脓属于医疗事故吗
-
2024民事赔偿标准一览表:了解你···
-
事故人命如何赔偿标准:关乎生命···
-
2020年医疗事故发生率:对医疗行···
-
2024年医疗赔偿标准最新是多少?···
-
超过60岁上班受伤怎么办